昆山杜克大学气候与可持续发展倡议行动(Climate and Sustainability Initiative, 简称CSI)于2024年4月在学校领导层的大力支持下正式成立,其创立灵感源自杜克大学在碳中和领域的开创性成就。自成立以来,CSI旨在通过教育创新、科研协作、校园运营优化及社区合作等方面,积极推动可持续发展实践。作为跨学科平台,CSI不仅致力于提升校内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还积极与国内外高校及机构开展合作,通过知识共享与经验交流,履行高等教育机构的社会责任,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在教学方面,昆杜在2024-2025学年共开设了28门可持续发展与环境相关的课程。此外,根据 CSI 在2024年开展的问卷调查,大约有50门非环境类课程已将可持续发展议题纳入其教学大纲。据CSI从标志性成果 (Signature Work 类似毕业论文)办公室收集的数据显示,2024年和2025年分别有约17%和15%的学生标志性成果项目与可持续发展议题相关。同年,CSI 在新生迎新周期间举办了昆山杜克大学首届“可持续发展日”,向600多名新生介绍学校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各项实践。
在科研方面,昆杜环境研究中心(Environmental Research Center,简称ERC)于2024 年共发表了超过240多篇学术论文,涵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多个领域,探讨的环境议题包括全球环境治理、环境经济学、生态保护等。ERC汇聚了27名本校教师及12名杜克大学兼职教授,以丰富的智力资源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学术与实践机会。据统计,约有140名本科生及研究生在ERC导师的指导下,参与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科研项目,为应对全球性挑战贡献智慧。
可持续发展是昆杜的核心办学理念之一。自建校以来,学校便将绿色设计融入校园规划,成为中国高等教育领域可持续发展的标杆。作为中国首个同时获得 LEED 设计与建造认证、以及运营管理认证的高校,昆杜在校园建设中广泛应用节能技术、高效空气与水净化系统,并开创性地融入了海绵城市设计及防鸟撞建筑方案。近年来,学校进一步推出多项绿色发展计划,持续优化校园生态,推动气候友好型校园建设。这些特色体现了昆杜致力于最小化气候和生态影响、促进校园基础设施建与环境和谐共生的努力。CSI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通过多方参与、广泛协商的方式,联合学生、教师与教职员工在校园内发起并实施更多可持续发展项目。通过这些实践,昆杜不仅引领了高校可持续发展国际潮流,也积极响应中国政府“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战略目标。
我们的愿景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度融入到校园的各个方面——包括教育、科研、运营及社会参与。通过凝聚并推动学生、教师与员工的集体力量,我们致力于打造全方位的可持续发展行动网络,助力昆杜成为中国领先的“绿色大学”,并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贡献力量。
在学校的领导下,CSI负责统筹设计、制定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气候承诺与绿色倡议的落地。依托昆山杜克大学的学术优势,CSI致力于提升校内社区及更广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环境、社会与经济的协同发展。
CSI通过执行委员会(Executive Committee)和可持续发展委员会(Sustainability Committee)来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与落实,并与校园运营团队紧密合作,监督各类可持续发展项目的执行。此外,CSI 也充当知识枢纽,连接教学、科研、运营及学生活动等部门,支持自下而上的师生主导行动得以顺畅、和谐发展,确保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大学治理、文化及长期发展中得到充分体现。
年度总统论坛2024年亚洲文科联盟的联合宣言年度总统联合宣布亚洲自由艺术大学的论坛2024年年度总统联合宣布年度校长2024年,亚洲自由艺术联盟联合宣布年度校长的年度论坛宣言2024年的年度论坛宣布,即2024年的年度论坛' 2024亚洲文科大学联盟
年度总统论坛2024年亚洲文科联盟的联合宣言年度总统联合宣布亚洲自由艺术大学的论坛2024年年度总统联合宣布年度校长2024年,亚洲自由艺术联盟联合宣布年度校长的年度论坛宣言2024年的年度论坛宣布,即2024年的年度论坛' 2024亚洲文科大学联盟
昆山杜克大学现行的可持续发展治理结构充分整合了学校丰富的智力资源,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推动制度变革,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CSI执行委员会由七名成员组成,负责统筹领导昆山杜克大学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的各项工作。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由32名教师、职工和学生代表组成,其中,教职工成员由学校提名,任期两年(学生成员为一年)。该委员会作为CSI执行委员会的咨询机构,确保在推进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决策过程广泛协商。可持续发展学者协会由具备多领域可持续发展专业知识的教师组成,支持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提供专业意见以协助制定昆山杜克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并为相关校园项目提供技术支持。
此外,CSI执行委员会负责协调并对接学者资源与项目需求。项目经昆山杜克大学领导层批准后,CSI执行委员会将牵头项目的实施,紧密合作并调动学校各部门和团队的力量。
这一治理结构为昆山杜克大学加快可持续发展步伐奠定了坚实基础,体现了包容性、创新性和全面性的核心理念。
CSI 执行委员会由七名成员组成,由李昕教授担任主席,高丽娜教授担任副主席。委员会成员包括运营与安全资深总监樊荣军、采购总监张明珠、学生事务院长冯凯博士、科研支持与实验室管理院长黄锴教授,以及代表常务副校长办公室的办公室主任刘鹤。
执行委员会每月召开一次会议,讨论并制定 CSI 的战略发展方向。通过协调联动DKU各部门的专业力量与资源,委员会在推进校园可持续发展倡议和项目中发挥着积极的领导作用。
昆山杜克大学协理副校长(研究生院与科研)
昆山杜克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教授
杜克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教授
昆山杜克大学研究生院院长
昆山杜克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硕士项目主任
李昕博士现担任杜克大学和昆山杜克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教授。他的研究方向包括集成电路、信号处理和数据分析。他是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的会士。 2005 年,他创立Xigmix公司,商业化他的博士科研工作。并担任首席技术官,直到2007年公司被Extreme DA收购。2011年,Extreme DA被Synopsis收购。从 2009年到2012年,他担任美国FCRP电路与系统研究中心助理主任。2014年至2015年任卡内基梅隆大学硅系统中心助理主任。他拥有中国复旦大学电子工程专业的理学学士学位和理学硕士学位,以及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电子和计算机工程专业的博士学位。
昆山杜克大学环境政策助理教授
昆山杜克大学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主席
气候与可持续发展倡议行动执行委员会副主席
高丽娜博士是昆山杜克大学的环境政策助理教授。高丽娜博士于2017年毕业于布鲁塞尔法语自由大学和英国华威大学,并获得erasmus mundus 计划双学位政治学博士。她拥有布鲁塞尔法语自由大学欧洲政治硕士学位和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法学院的国际与中国法法学硕士学位。在加入昆山杜克大学之前,高丽娜博士在牛津大学中国研究中心攻读了两年的博士后 。
高丽娜博士的研究以环境政治为中心,特别关注中国,包括国内和作为全球环境治理中越来越有影响力的参与者。她特别感兴趣的是有争议的政治社会生态转型、利益对抗以及未来的意识形态和想象。
高丽娜博士的博士论文在2018年获得了Marthe Engelborghs-Bertels 汉学奖。该论文追踪了中国能源环保领域监管机构的转型,分析其在脱碳和可再生能源政策实施方面的联合成果。该论文还引用了大量的中文文献,包括200多份政策文件和数十篇行业期刊文章,以及对中国行业专家和政策利益相关者的采访。
学生事务院长
冯凯(Christopher Van Velzer)博士是昆山杜克大学学生事务院长。学生事务办公室致力于提供全球一流的学生服务,构建一个关注学生成功与参与度、包容多元的全球性社区。学生事务办公室提供的服务涵盖住宿生活、校园活动、体育教育、心理咨询与健康、中国学生事务、国际学生事务、学生行为规范、学生住宿服务,并下设职业发展办公室和全球教育办公室等。
冯凯博士在高等教育行业拥有22年的工作经验,在过去的16年里,他一直在长三角地区国际教育领域领导层任职。受学生时代担任住宿生活学生管理者角色的影响,冯凯博士的早期工作经历主要是在大学发展部门负责筹款和捐赠活动, 以及在学生事务领域负责学生组织和学生联谊会事宜。2007年至2012年,他曾在与复旦大学合作创立的美国佩珀代因大学上海学习交流中心担任创始主任。随后,他先后担任国际教育交流委员会(CIEE)中国区主任以及海外交流协会(IFSA)全球学习发展评估主任。
冯凯博士的研究领域包括跨文化能力、全球学习模式以及包容性卓越。他与其他研究人员合作撰写文章发表在2022年出版的《归属:为实现包容性卓越而重新设计海外教育》一书中 。
冯凯博士于2019年获得阿苏萨太平洋大学高等教育博士学位,并分别于2005年和2001年获得佩珀代因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和人文学学士学位。此外,他还热衷发表街头摄影作品。同时,他也是一位歌剧男高音,昆山杜克大学校歌的作词人。
科研支持与实验室管理院长
物理学教授
黄锴博士现任昆山杜克大学科研支持与实验室管理院长,负责管理科研支持办公室、实验室管理办公室、实验室安全办公室等多个职能部门,为学校教师开展教学和科研活动提供有效支持。
作为物理学教授,黄锴博士的研究领域为软物质物理,研究兴趣在于结合实验、数值模拟及理论来理解、预测并最终控制颗粒系统的动力学行为,为土木工程,过程工程,地球科学等广泛的应用领域建立基础。
他拥有南京大学电子工程学士学位和物理声学博士学位。2006-2009期间,他在马克斯-普朗克动力学和自组织研究所做博士后。自2009开始,他在巴伐利亚的拜罗伊特大学组建自己的研究小组,并同时教授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的物理课程。他的研究项目曾经获得德国科学基金会、中德中心、巴伐利亚政府的资助。2014年,他通过了物理学的德国教授资格考试(Habilitation),获得在巴伐利亚州独立指导博士生和教授课程的资格。
常务副校长助理
专项项目总监
刘鹤女士现任昆山杜克大学常务副校长助理兼专项项目总监,向常务副校长汇报工作。在此职位上,她负责统筹董事会会议的筹备工作,推动跨部门协作,并监管新项目及战略计划的实施。在学校首席财务官缺席期间,她曾代理该职务长达七个月。
此前,刘鹤曾任昆山杜克大学职业发展中心主任,拥有横跨中国和美国的金融服务、国际高等教育以及教育初创企业等领域长达19年的工作经验。在加入DKU之前,她曾任美国罗切斯特大学西蒙商学院职业管理中心助理主任。自2014年加入DKU以来,她从零起步,建立了覆盖学生、校友及用人单位的职业服务体系并运营四年,同时作为核心领导成员筹办过“杜克国际论坛”等重大活动。
运营与安全资深总监
樊荣军先生现任昆山杜克大学运营与安全资深总监,负责领导昆山杜克大学的校园运营与安全事务,开发与管理校园运营与安全相关的各项职能以提升学校核心业务与整体发展的需求。在负责管理校园服务、建筑与工程、学校安全、住房与会议中心、会议与活动组织等业务以外,樊荣军先生还在学校应急工作小组担任突发事件协调员。
樊荣军先生自2015年7月1日起加入昆山杜克大学,在担任现有职务前曾在校内担任过运营总监,创新楼建设副总监以及创新楼与二期校园规划高级项目顾问。
在加入昆山杜克大学之前,樊先生就职于仲量联行测量师事务所并在昆山杜克大学一期项目中担任设施管理咨询顾问与高级项目经理,以及担任公司设施管理客户经理为仲量联行的其他客户提供设施管理的服务。
樊荣军先生1991年获得电气工程毕业文凭,1996年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他拥有超过25年的工作经验,既包括海外工作经历,也包括多个行业国际公司与国内机构的工作经历,在房地产、工程、信息技术以及设施管理与项目管理领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管理技能。
采购总监
Micky拥有超过20年直接与间接采购的工作经验,现任昆山杜克大学采购总监,负责学校的各项采购工作,以及校园二期项目中 EPC 和 FFE 的政府采购事务。
Micky 在组建间接采购团队、制定关键绩效指标(KPI)、设计并实施采购政策、流程及系统方面具有丰富经验,擅长领导团队完成企业转型整合。她曾成功主导公司 ERP 系统的上线,作为职能负责人推进采购外包的实施,并执行并购后的业务流程外包(BPO)终止工作。
昆山杜克大学可持续发展委员会(Sustainability Committee,简称 SC)于2025年3月正式成立并召开首次会议。该委员会旨在支持昆山杜克大学气候与可持续发展倡议行动(CSI)的推进,同时在校内外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建设与环境责任意识的提升。SC 的核心目标是在2025年底前制定出一份全面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学校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SC由来自教师、学生和教职员工的32名代表组成,确保了DKU社区中多元化的声音能够被纳入可持续发展工作的制定与实施中。委员会设有主席一名,并包含来自CSI执行委员会的当然委员(ex officio members),共同参与领导工作。SC 在学年期间每月召开一次会议,用于审议学校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进展,并就相关议题进行深入交流与讨论。
为更有针对性地推进各领域工作,SC 设立了四个分委员会,分别聚焦于教育、科研、运营及社区参与。每个分委员会均由一位主席和一位副主席领导,并配有来自CSI执行委员会的成员提供支持与协作,确保各项举措的高效推进与落地实施。
常务副校长助理
专项项目总监
采购总监
常务副校长助理
专项项目总监
学生事务院长
中国传播事务高级编辑
学生事务办公室本科生学术活动高级协调员
昆山杜克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
昆山杜克大学发展及校友关系资深总监
采购总监
运营与安全资深总监
本科生学生代表
体育部助理主任 — 运动运营事务
财务规划与分析经理
采购经理
在可持续发展创新中心(CSI),我们的核心力量源于由学术专家、敬业员工和充满热情的学生组成的多元化社区。可持续发展学院的研究员引领前沿研究,学生工作人员和社团则推动基层倡议。我们携手并进,将严谨的学术研究与实践行动相结合,在校园内外推动可持续发展进程。
昆山杜克大学环境政策助理教授
昆山杜克大学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主席
气候与可持续发展倡议行动执行委员会副主席
气候与可持续发展倡议行动项目协调员
余仪是一位充满热情的可持续发展倡导者,她从大自然中汲取力量与灵感,坚信自然拥有治愈的力量。作为一个富有同理心的人,她对国际治理、政治生态、性别平等、公正转型、扶贫等多领域的可持续发展议题充满浓厚兴趣。这些兴趣驱使她投身可持续发展事业,坚信在这一全球运动中没有人应被遗忘。她也认为,教育和提升公众意识是实现更加可持续未来的关键。
余仪于2022年毕业于日内瓦国际与发展研究学院,获得国际事务硕士学位,专攻环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以及全球安全。她于2020年获得悉尼大学国际关系与亚洲研究学士学位。加入昆山杜克大学前,余仪曾在瑞士日内瓦的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工作,并先后在国际电信联盟与国际劳工组织实习。
气候与可持续发展倡议行动实习生
徐骥是南京大学高等教育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目前在昆山杜克大学气候与可持续发展倡议行动担任实习生。作为一名致力于教育公平的积极倡导者,她自2021年以来,先后在农村学校、社区中心和博物馆设计并开展心理辅导及科学素养等公益讲座。她对包容性发展的热忱,推动她持续投身于关注弱势群体教育机会的社会服务项目。2025年,徐骥担任南京大学通识课程《大学何为》助教,课程聚焦于可持续教育框架与跨国政策的实施。
昆山杜克大学可持续发展学者协会(Sustainability Academy)成立于2024年底,是一个专注于推动校园可持续发展的教师团队。其成员由学校任命,任期为两年,汇聚了来自环境科学、数学、中文、社会科学等跨学科领域的学者们。作为校园可持续发展的智库,该协会致力于为昆杜在绿色校园建设、低碳运营、可持续发展教育等关键领域提供咨询、技术支持和创新解决方案。
气候与可持续发展网站内容创作者
玉函正在攻读全球健康方向的生物学学位,她对科学传播、可持续发展以及性别议题有着浓厚兴趣,并积极参与了多项学术与课外活动。由于对环境保护和动物观察的浓厚兴趣,玉函投身于昆山杜克大学气候与可持续发展网站内容的创作工作。此外,她还参与了连云港的鸟类观察项目。闲暇时,她喜欢打羽毛球、烹饪、弹钢琴、跳舞和观看电影。
校园生物多样性项目学生负责人
馨雪是昆山杜克大学环境政策专业的一年级硕士生。她有着丰富的工作经历,担任过景观设计师、园艺师、自然教育导师,也参与过可持续社区建设和ESG咨询项目。在校园里,她积极推动环保实践,参与了社区花园建设、食堂碳标签推广和闲置物品捐赠等活动。馨雪对低碳城市和循环经济特别感兴趣。她相信,当个人的环保小行动汇聚起来,就能带来实实在在的环境改善。
校园生物多样性项目学生负责人
冯时,本科就读于北京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专业,目前为杜克大学国际环境政策硕士研究生。
她在环保非政府组织和科技企业的实习经历,让她认识到将政策框架应用于基层倡议的力量,她艰辛可持续发展有赖于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协同努力。
她致力于关注环境污染问题,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以深切的敬畏之心看待所有生命的相互关联。
——方寸之地,万物同栖,你我皆是同行者。
校园生物多样性项目学生负责人
姝怡是昆山杜克大学环境政策专业一年级硕士研究生。她的研究聚焦于中国湖南湘西少数民族自治州生计转型背后的生物文化动力。作为一名热爱自然的终身学习者,她喜欢在偏远山区徒步探索。攻读硕士学位之前,姝怡曾在中国与当地非营利组织合作,专注于环境教育和农业气候适应项目。她本科毕业于蒙特霍利约克学院,获得环境学学士学位。
可持续发展报告学生领袖
美娜是来自摩洛哥的气候活动家和青年权益倡导者,在推动气候行动和青年参与方面拥有超过八年的经验。她创立了“摩洛哥区域青年政府倡议”(Moroccan Regional Youth Governments Initiative),该平台成功动员了超20,000名摩洛哥青年积极参与地方、区域及国家层面关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相关议题的政策制定。她曾与30多个组织合作,包括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官方青年代表团YOUNGO、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UNCCD)青年核心小组,以及非洲青年气候中心(African Youth Climate Hub),致力于推动青年融入决策过程,促进包容性气候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可持续发展报告学生领袖
思贝是2025届计算与设计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专注于环境可持续发展方向。她担任2024年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学生研究团队负责人之一,带领能源与碳排放团队及生物多样性团队。她热衷于推动可持续能源转型,同时也热爱骑行。
可持续发展报告学生领袖
天逸是昆山杜克大学2027届本科生,主修制度与治理/公共政策。她热衷于可持续发展与环境政策,积极参与多个与可持续发展相关项目。目前,她担任《昆山杜克大学2024年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学生领袖之一,负责监督“水资源”以及“健康与气候适应型建筑”两个部分的工作。天逸出生并成长于杭州,兴趣爱好包括旅行、下棋和观影。
可持续发展报告学生领袖
Buyanzaya(Bunzo)是2025届本科生,主修政治经济学与经济学。她来自蒙古乌兰巴托,对环境经济学,尤其是碳市场怀有浓厚兴趣。她热衷于推动这一领域在家乡的积极变革。作为她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的一部分,她成为了《昆山杜克大学2024年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学生负责人之一。她负责领导 “食物”专题内容,并与Isabella共同负责“能源”部分。她非常高兴能够成为这个团队的一员,也很荣幸能与余仪和高丽娜教授一同合作。